“剧本杀”爆火背后的新型剧本娱乐活动风险提示发表时间:2022-05-16 09:18 ![]() “剧本杀”是一种具有推理性质的新型剧本娱乐活动,其规则是几个玩家先选择人物并阅读人物对应剧本,然后根据剧本进行一定的换装,装扮成为剧本中的人物完成一段故事,有的商家为丰富剧情体验还聘请演员来陪同玩家完成游戏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“剧本杀”市场规模达170.2亿元,预计2022年将达238.9亿元。但是在“剧本杀”爆火的背后,行业也面临着法律风险。 ![]() 侵犯著作权的风险 根据前不久的国内“剧本杀”维权第一案,长沙某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系游戏剧本《病娇男孩的精分日记》的著作权人,该动漫科技公司发现,小新百货店未经授权在其经营的网店中销售该游戏剧本的电子版,售价只需要4.99元,而正品的价格为528元。于是该动漫科技公司以著作权侵权为由,将小新百货店起诉至法院。 法院认为,被告小新百货店销售的电子版文字作品与原告作品内容完全相同。被告小新百货店未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,利用网络上传、销售涉案作品的行为,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,应承担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。 “剧本杀”剧本由作者创作完成后,发行商将剧本发售给门店商家,由演员带领玩家完成演绎。剧本具有“一次性使用”的特点,玩家一旦参与过剧本不太可能二次参与。因此,“剧本杀”的核心是剧本的质量,不断更新好剧本是商家盈利的关键。 “剧本杀”店家应通过正规发行商购买正版剧本,然而很多店家为了节约成本会直接购买电子版,然后打印并使用。这种直接“复制”正版剧本的行为显然已经违反了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。另外,好的剧本取决于作者的创意,但有些剧本作者仅将其他优秀剧本的主要人员、地点更改,或者将多个剧本进行拼接。更多的情况是,剧本作者套用已有的文学、影视作品的核心诡计,这让已经看过原作的玩家的游戏体验大打折扣。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定,著作权仅保护思想的“表达”,而非“思想”本身,但这一行为仍然存在触犯法律风险。
![]()
![]() 剧本内容违规的风险 “剧本杀”目前最流行的剧本类型是“谋杀推理”类,天然带有暴力因素,有的甚至还存在色情、恐怖、迷信等因素。2021年9月22日,新华社发文表示“剧本杀”和密室逃脱行业中在游戏内容、场景设置等环节宣扬暴力、灵异,并以此吸引年轻人。这对于玩家,尤其是未成年人有不良的引导。因此,上海市和辽宁省先后发布了“剧本杀”管理的试行规定。2022年4月1日,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《文化和旅游部、公安部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应急管理部、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五部委通知》)。这些规定包含对“剧本杀”内容和行为的禁止性规定。 剧本采用色情、暴力等噱头,能够迎合许多玩家追求刺激的心理,从而吸引大量玩家,但由此引发的内容违规风险不容忽视。“剧本杀”内容应积极向上,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“剧本杀”店家应按照规定对经营中使用的剧本开展自审。同时,设置的场景、提供的服装、道具和表演等内容也应进行审查。 ![]() ![]() 经营管理的风险 首先,《五部委通知》规定从事剧本娱乐经营活动应领取营业执照,且经营范围登记为“剧本娱乐活动”。目前,大部分“剧本杀”门店的经营范围登记为室内娱乐活动服务、游艺及娱乐用品销售或棋牌室服务等,这些经营范围登记应及时变更为剧本娱乐活动。 其次,许多小型门店在未取得相关许可的情况下,就在居民楼、建筑物地下室等地从事“剧本杀”经营活动。“剧本杀”门店和其他娱乐场所一样,应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安全要求。另外,小型“居改非”的门店也侵犯了其他业主的权利,在疫情期间也增加了社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压力。
![]() ![]() 结语 “剧本杀”爆火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,“剧本杀”作者、发行商、店家在行业市场上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树立规范意识,遵守法律法规,避免法律风险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。 |